北京白俄罗斯语翻译公司 北京翻译公司

世界各国介绍 > 白俄罗斯农业

白俄罗斯农业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生产率在原苏联位于领先水平 独立前,白俄罗斯以全苏联1.12%的农地生产出全苏联5.9%的农产品,是全苏联的第5位。农业劳动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总数的24.5%,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9%。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全苏平均水平高28%,比俄罗斯和乌克兰均高出8个百分点,仅次于波罗的海三国而位居第4。

2.农业产值在独联体中占第四位。白俄罗斯为原苏联谷物、肉、奶、土豆、亚麻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地,其中该国在全苏久负盛名的两大传统农作物是亚麻和土豆。独立前,主要农产品自给有余,可向其他国家提供。白俄罗斯的亚麻和土豆的产量分别占整个苏联总产量的26.6%和13%,居第一、第二位;奶、肉产量占全苏联的7%和6%,居第三、第四位;粮食产量占全苏3.4%,居第六位,

3.畜牧业产值超过了种植业。 白俄罗斯农业生产结构特点主要为畜牧业,其次为种植业,另外还有养殖业。1996年农业产值72.4亿白俄罗斯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3%,其中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51%,种植业占49%。

4.独立后农业生产较早出现恢复的迹象。 白俄罗斯独立后,由于受到总体经济衰退的影响,1991年和1992年农业生产连续下降。1993年有了恢复性增长,但是1994年由于遭严重旱灾又下降了14.1%,直至1996年农业才止跌复增,但是1997年又比上年下降了5.5%(见表1),其中种植业下降16.8%,但畜牧业增长5.8%。总体来看,白俄罗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势头较佳,199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12.5%,农业产值增长7%,今后的农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白俄罗斯土地平坦肥沃,水资源充足,气候良好,化肥产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独立前的农业就比较发达,农业生产有较快的发展,1980年农业生产比1940年增长90%,普遍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全国拥有877个国营农场和1801个集体农庄。乳品畜牧业、土豆、粮食、亚麻、糖用甜菜的生产为白俄罗斯最主要的农业部门,蔬菜栽培业、园艺业也十分普及。

1996年,全国有933.3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50%以上,其中耕地面积是620万公顷(比独立前1990年增加10万公顷),草场和牧场分别是130万公顷和180万公顷。1997年从事农业的人口为76.8万人,占全国劳动总劳动力的16%,比 1990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

1.种植业 1996年,白俄罗斯种植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9%。种植业主要生产谷物、亚麻、土豆、甜菜、蔬菜等。谷类主要有大麦、小麦、黑麦、燕麦和玉米。亚麻、糖用甜菜和油料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亚麻和土豆是该国享有盛誉的两大传统农作物,产量分别占独联体总产量的第一、第二位。1995年全国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为604.6万公顷,其中谷类作物为272.4万公顷(占45.05%),饲料作物231.6万公顷(占38.3%),土豆和蔬菜瓜果达79.5万公顷(占13.1%),经济作物达21.1万公顷(占3.5%)。1995年人均谷物产量531公斤,土豆人均915公斤。1997年谷物和豆类和甜菜的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土豆产量则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表2)。

2.畜牧业 白俄罗斯农业的主导部门为畜牧业,其产值最高时曾占农业总值的四分之三,也是该国农业经济的强项,为原苏联肉、奶的主要产地,乳品加工业十分发达。独立前,白俄罗斯牲畜存栏率和人均占有量在全苏各加盟共和国中位于榜首,有的甚至超过了很多西方发达国家。1990年奶、肉产量分别占全苏总产量的7%和6%,在全苏联居第三、第四位。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其收入约占畜牧业总收入的2/3,居首位;其次为猪、羊、马等。独立后,饲料供应因农业衰退而减少,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牲畜数量和畜产品产量逐年下降。奶牛的总头数由1990年的720万头下降到1996年的500万头。肉、奶、蛋产量分别由1990年的118.11万吨、745.7万吨和36.57亿个减至1996年的93.6万吨、499万吨和34亿个。1997年肉类、奶类和蛋类产量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1995年家禽数量4530亿只,家禽肉产量5.2万吨(见表3、表4)。

3.渔业和特种养殖 主要包括淡水养鱼、养兽业(褐狐、水貂和大水鼠)、养蜂业等。淡水鱼类产品产量达5100吨。

4.农业对外贸易 由于历史上原苏联经济分工及本国经济特点,白俄罗斯农业外贸特点与其整个外贸特点相同,绝大多数贸易是以易货形式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进行。1989年,它同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贸易占外贸总额的86.9%(393.35亿卢布),与苏联以外其他国家贸易仅占其外贸总额的13.1%(59.2亿卢布)。独立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比重上升,1995年升至35.7%(36.67亿美元),与独联体国家贸易比重降至64.3%(66.03亿美元),但仍处于主导地位。

独立后的白俄罗斯农业外贸进出口商品,主要是钾肥、拖拉机、农用载重卡车等投入物和亚麻、肉奶制品等传统优势产品为主。如1993年它向独联体国家和其他国家分别出口钾肥28.58万吨和225.19万吨,出口拖拉机7.31万台和7700台,出口载重卡车24.121万辆和1.433万辆。棉花、食糖、植物油等产品为主要进口农产品,如1993年从独联体国家进口棉花3.22万吨,食糖1.61万吨,植物油1.35万吨。近几年来白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情况可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些数字(表5)。

俄罗斯为该国的主要农业外贸伙伴,1995年对俄罗斯进、出口额占它对独联体国家进、出口额的比重达80.6%和71.3%。同独联体以外的国家,贸易额最大的伙伴为德国,约占其外贸的五分之一。

三、农业科学技术

白俄罗斯是独联体中科学技术(包括农业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该国科学研究中心是著名的白俄罗斯科学院,于1929年建立。1990年,白俄罗斯科学院设有5个分院,32个科技研究机构,拥有58名院士,97名通讯院士。科学工作者达6404人,其中345名博士,2540名副博士。

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该国有专门研究农业科技的白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其前身为俄国时期的戈雷-戈列茨克农业学校,至今为止已有160年的历史,在苏联时期就久负盛名。

白俄罗斯有比较发达的农业传统,有专门培养农业中高级科技人才的农学院和各类农业学校。早在1840年,白俄罗斯就在戈雷-戈列茨克农业学校建立了当时俄国第一块试验田。在苏联时期,在土壤耕作和农作物耕作技术方面,在灭除杂草、害虫和抗植物病害、抗土壤侵蚀方面,在实施护田造林、排灌、育种学、农业物理学、农业化学、土壤改良学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就。由该国培植的长纤维亚麻,以高质量的纤维著称。该国在畜牧业和兽医学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培育出牛的高产品种,并早在1940年代就采用牲畜人工授精方法,提高牲畜繁殖力。在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方面,也位居原苏联的前列。以农业机械化为例,在1990年,白俄罗斯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全苏联平均水平高28%,名列前茅。

独立后的前5年,白俄罗斯由于经济衰退,科技经费不足,科技机构锐减(由独立前1990年的312个减至1995年的287个),科技人才部分外流,农业科技研究饿随之相应萎缩。从1996年开始,由于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其农业科技业也恢复了正常发展。

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国家重视农业和农业的投入 1994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对农业的发展,把农业列为施政纲领的"四大优先计划目标之一",加强农业投入,采取优惠贷款等一系列措施扶持农业,因此白俄罗斯成为独联体国家中农业开始恢复性增长比较早的国家。

2.采取渐进方式进行农业改革 白俄罗斯不搞休克疗法。国家调整了经济改革政策,在进行农业所有制改造时,强调不匆忙搞私有化。在国营农场是否解散问题上,强调应根据农场职工的意愿,不搞一刀切。对农产品价格改革,强调进行国家的宏观调节,提出必须对面包、肉、奶等关系民生的基本消费品价格进行调控。1995年9月,白俄罗斯率先提出了建立"市场社会主义",并且提出市场法则不是自发地发挥作用,而是在有效地保障生产和分配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3.注重修复和发展与独联体各国的经济联系 独立后,白俄罗斯农业连年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与原苏联各国经济联系的中断。为了扭转经济衰退的局面,国家加强了与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同时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到1996年它已同世界上151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

综上可见,一个国家对农业是否重视,对农业投入如何,在进行农业改革时是盲目机械地照抄照搬他国方法还是根据本国国情特点,是否注意同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农业经济合作,积极开拓农产品进出口国际市场,这对该国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白俄罗斯独立以来农业发展的以上几点主要经验教训,无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关信息

世界各国介绍
世界各国地图
世界各国国旗

世界各国语言

我们可以翻译的各种语言
请参见我们可以翻译的各种语言类别和相关信息

白俄罗斯简介
白俄罗斯地理
白俄罗斯人
白俄罗斯政府
白俄罗斯经济
白俄罗斯通讯
白俄罗斯交通运输
白俄罗斯军事
白俄罗斯文化教育
白俄罗斯农业
白俄罗斯外交问题
白俄罗斯国旗
白俄罗斯地图
白俄罗斯语翻译服务

 

北京总公司:海淀区太阳园4号楼1507室 电 话:010-82115891 82115892 bjhyw@263.net
上海分公司:漕溪北路38号20G 电话:021-31200158
Copyright @ 2007 www.read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华译网翻译公司 京ICP备0402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