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翻译人才招聘 |
|
|
|
生物体文件资料翻译 |
生物体的病理可区分为固有的和反应性的两种类型。固有病理是生物体在内部各要素协调条件下的病理。反应性病理是生物体在内部各要素不协调条件下的病理。生物体内部各要素在协调条件下,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在强度、方向、时间上平衡,因此,要素间没有因果关系。此时,生物体的任何性质均反映所有要素的情况,为系统质。生物体内部各要素在不协调条件下,要素间具有因果关系,生物体的任何性质均只反映部分要素的情况。 中医认识的是人体的固有病理,而不是反应性病理。 协调即有序,不协调即无序。固有即有序,功能层次即功能有序度。因此,固有的量即功能层次,固有是功能层次的主体。 中医认识的是人体的固有病理,而不是反应性病理。见: 1.证候实质研究表明,主要证候(脾虚证,肾虚证,寒证,肝郁证,血瘀证,痰湿证)无定位意义。 如脾虚证与肾虚证间主要是程度差别。 根据虚证病理的反重演律,由于大脑新皮层是人体进化层次最高的组织,所以,人体虚证(包括生理条件下的衰老)病理的根本定位在大脑新皮层。但这种定位是指其发生早,程度重,而无因果含义。 2.对反应性病理也着眼于其对固有病理的意义。即有定位意义的证候(如肺气虚)和有反应意义的证候(如肺胃热盛)其病性(气虚、热)与上述无定位意义的证候一致或相通(仅量的差异)。 3.最主要病机(寒、热、虚、实)均只从病性定义。 4.以解剖为标准,定位错误的脏器和功能(如肾、心主神明)较定位正确(或按正确定位理解)的脏器和功能(如肺、心主血脉),其相应证候意义大。 5.整体观中,整体的标准是形成系统质,即不能用部分解释的系统性质。目前系统的含义,一是部分间的(广泛)联系,二是联系产生质变,但这两点并不能形成系统质。如肝炎可导致全身性改变,但病位仍在肝脏。只有部分间的联系协调,才能产生系统质(固有生理或病理)。 6.一个系统内部的协调性超过系统与环境的协调性以及超过的程度,正是系统从环境中得以成立以及成立程度的依据。因此,固有病理是生物体“我”的病理。 所以,证候也即体质(只有量的差异)。 7.比较医学:固有病理的形成需要致病因素和生物体具有高的能量值。高等生物由于具有更高的能量值,与低等生物比较更易形成固有病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