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结构文件资料翻译 |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培育优势产品入手,扬长避短,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带,使农业生产布局不断得到优化。 制定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实施方案,把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和构建农业优势区域及优势产业带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确定优势产品的重点生产区域,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先进技术,从良种供应、基地建设、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重点予以扶持,促进优势产品向主产区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中国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发展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以牛奶加工业为龙头,继续加快奶业发展。沿海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中部地区要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集约化养殖业,把粮食产业做强。中国西部地区要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抓好畜牧业和果业,推进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走农牧业相结合的路子。 根据扶优扶强的思路,分类研究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与劣势,选准主攻方向,实施品牌战略,在重点产区培育一批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 重点建设有优势、上规模、跨区域的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带,新疆棉花产业带,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带,“三北”地区奶业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和柑橘产业带,陕西和渤海湾地区的苹果产业带、沿海及重要江河湖泊流域优质水产品产业带。还有山东的蔬菜、海南的热带作物、山西的小杂粮、西南和东北的绿色食品等,都要尽快形成优势产业带。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设施农业,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等渠道,把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