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一词本世纪初就在网上出现了,指大龄未婚而又不易找到对象的女性,有人译为left woman或woman left。还有人译为woman (be left) on the shelf。后者令人想起躺在货架上卖不掉的商品,这样称呼和翻译都带有贬义。
其实,美国几年前就有一个类似“剩女”的新词:3S lady。这里的3S是single(单身)、seventies(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和stuck(意为“被卡住了,即嫁不出去了)的缩略,倒也符合中国“剩女”的情况。
时下关于“剩女”的话题很多,比如有些学历高,收入高,长相也较好的“剩女”被称为“白金剩女”,成为小伙子们追求的对象。但是多数“剩女”找对象比较困难,甚至产生了所谓的“恐剩症”(3S lady-phobia)一词。
其实得“恐剩症”的家长比“剩女”要多得多,故而许多“相亲会”上频现老人比年轻人多的场面。(这里的“相亲”是找对象的集会,所以是parties / meetings / gatherings to find prospective spouses,不是英语称的blind date,blind date往往指经人介绍而双方没有见过面的青年男女会晤。)
最近又出现了一个用“必胜客”的谐音引申出的新词———“必剩客”,指的是年龄略小,但机会已经不多,很可能永久成为“剩女”的人(不知可否译为3S ladies with not many chances left)。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说法虽然新鲜,但总有点性别歧视(discrimination)的意味。尽管许多大龄男青年找不到媳妇,却很少有人大谈 “剩男”。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现在很多女性以事业为重,认为单身并没有什么不好,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展示了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和独立人格(independent character)。社会,尤其是家长,不应该给她们施加压力,而应该尊重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相比“剩女”的称呼,她们中有些人自称为“胜女”(victorious / successive ladies)倒是更好一些。
华译网翻译公司转载 |